柴可夫斯基简介((柴可夫斯基简介资料)

   2024-11-11 8

对于每个古典乐爱好者来说,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是无法让人忘怀的。无法抗拒这些音乐,无法抗拒那让人难忘的感受。他的音乐就像是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诗,耐人寻味。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逝世。53岁的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乐依然在我们心中。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从法律到音乐

1840年5月7日,柴可夫斯基降生在一个富裕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个冶金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在这个典型的富裕贵族家庭中,他开始了一段“不安分、折腾”的人生——从一名公务员到古典音乐作曲家。

小柴可夫斯基身体脆弱,温柔善感,对音乐特别富于感受。从小师从妈妈学习钢琴,他最初获得的音乐印象,是当地湖上渔民爱唱的那些悠缓的抒情歌曲。只有几岁时,他便开始接触一些欧洲著名作曲家的作品,而莫扎特、罗西尼等人的歌剧片段则使他无限地迷恋,他把它们深深地留在自己最美好的记忆中。

1850年,10岁的柴可夫斯基被送到彼得堡的法律学校学习。尽管如此,他对音乐的热爱却有增无减。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给他带来了无限的激情与感慨。这种激情与感既促使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钢琴,并热心参加合唱等音乐活动。他一直抓紧学习音乐,参加交际性钢琴演奏,并写出他的第一批作品。

1859年,19岁的柴可夫斯基从法律学校毕业,到当地司法部门当上了衣食无忧的司法部书记员,但他对此并不满意。从小学习钢琴的他对音乐一直有浓厚的兴趣,经常到歌剧院观赏歌剧,业余时在音乐班学习,并开始大胆尝试创作歌剧。

23岁的柴可夫斯基人生轨迹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他深思熟虑后决定放弃公务员的工作,正式投身于音乐事业,走上了艰苦的、荆棘丛生的艺术之路。

辞职后,柴可夫斯基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后,在尼可莱·鲁宾斯坦(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

不幸的爱情

音乐中充溢着浪漫主义情调的柴可夫斯基在爱情与婚姻上却遭遇到了“浪漫”的悲剧。他曾经迷恋过一位女歌唱家,却终能未果。当学生安东尼娜向他示爱时,他茫然地跟她结婚了。

28岁的安东尼娜写了一封求爱信给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没有兴趣接受这位多情的爱情,他写了一封回信,婉言谢绝了姑娘的好意。但是她很快又来信了,执拗地表示如果柴可夫斯基不接受她的爱情,她将以死表示自己的忠贞。柴可夫斯基害怕出现这样的结局,便同意与她交往。

柴可夫斯基与妻子安东尼娜

婚后的柴可夫斯基很是痛苦。安东尼娜是个智力有限、性格暴躁、整天喋喋不休的女人(后来发现她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对音乐一无所知,他不爱她。无休止的唠叨,使柴可夫斯基痛苦不堪,而这种厌倦和痛苦严重地影响着他的创作,他不得不悄悄躲着她的纠缠。

柴可夫斯基曾向安东尼娜提出离婚,安东尼娜坚决不同意,她不断写信恐吓他,威胁他。后来,安东尼娜和一个叫波尔科夫的人同居并且生了孩子,最终,他们还是离婚了。

他们的友谊,是音乐史上一段动人的故事

柴可夫斯基婚姻破裂企图自杀,这一年他得了严重的精神衰弱症,辞去音乐学院的职务,从此远离教学工作,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正当柴可夫斯基处于极度痛苦之中时,他生命中的“女神”、保护人,他从未见过面的施主梅克夫人走进了他的生活。

梅克夫人

梅克夫人比柴可夫斯基大9岁,是法国铁路工程师卡尔·冯·梅克的遗孀。她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她对艺术有着强烈的爱好和很高的修养。在柴可夫斯基最困难的时候,她委托他创作一些作品,借此给他一些帮助。

他们演绎了一段被称为“蓝色的爱”的浪漫悲剧。13年中,通过音乐相互表达爱慕,但从未谋面,他们相互书写了无数书信,却未谈婚论嫁。13年的通信往来,是他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理解的最主要的方式。

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一天,柴可夫斯基接到梅克夫人的一封信。她在信中告诉他,她正处于破产的边缘,以后无法再供给他任何款项,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必须结束。

苦闷的心情让他开始创作他最后的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这部被称作“我们的交响曲”的杰作,是柴可夫斯基为失去的友谊谱写的告别曲,他写下过遗言:“如果我死去,请把原稿送给梅克夫人。”

1890年,梅克夫人中止了对柴可夫斯基的资助,通信也中止了,梅克夫人也再无消息。柴可夫斯基写道:“我对人类的一切观念,对人类至高品质的信念,现已破灭。”

柴可夫斯基一生有很多作品,他的音乐真挚、热忱,无不显露着自己的个性,富有难以言传的魅力。他的灵感来源于自己,来源于生活,每个作品后面都有自己的故事。

泥瓦匠口中传出的“名曲”

1869年的夏天,满怀创作欲望的柴可夫斯基和往年一样,来到了位于基辅附近的卡明卡,准备集中精力完成他的新歌剧《水妖》和《C大调钢琴奏鸣曲》。

这里有他妹妹家的一个庄园,庄园的附近有着起伏的山峦、宁静的湖泊、清澈的小溪和金色的田野,优美的环境迷人而富有诗意。柴可夫斯基每年都要在这里度过炎热的 夏天,并在这里进行紧张的音乐创作。

一天早上,柴可夫斯基正在为他的歌剧《水妖》进行配器,忽然听到窗外传来了一个浑厚的男低音低吟着一首朴素动听的歌曲。正在创作中的柴可夫斯基,随着声音找了过去。只见庄园里雇用的老泥瓦匠,正在那里一边干活,一边哼唱着简单的小曲儿。

柴可夫斯基情不自禁地慢慢走到老人身边,准备再仔细地听听他的哼唱。可这位老泥瓦匠看到身为主人的柴可夫斯基向他走来时,马上闭嘴不唱了,无论柴可夫斯基怎样央求,他还是胆怯地不敢开口。

无奈的柴可夫斯基只好回到了自己房中,然而那美妙而又令他激动不已的旋律却怎么也离不开他的头脑。第二天的早上,柴可夫斯基什么也没顾上做就跑去找那个老泥瓦匠,诚恳地对老人说:“您昨天唱的那首歌实在是太好了,它使我激动得整夜无法安睡。今天,请您一定为我再唱一遍。”

老人听完柴可夫斯基的一席话,终于被柴可夫斯基的真诚所感动,脸上露出了一丝放松的微笑,接着便缓慢认真地为柴可夫斯基从头至尾唱了一遍那首歌曲。

后来,柴可夫斯基在创作他的《第一弦乐四重奏》时,就将这个优美的旋律作为该曲第二乐章中的主题,而这个乐章,就是后来受到人们广为喜爱的名曲——《如歌的行板》。

柴可夫斯基一生中有种种不如意,那些波折让他忧郁不堪,而忧郁又让他更加走向痛苦。他几次精神崩溃,想要自杀,在令人厌烦的社交活动中,忧郁像鬼魂那般死死地与他纠缠。他将这种性格表现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上,可能这就是他能写出那些眼泪汪汪的调子,和伤感情怀旋律的原因吧。53岁的告别了我们,但是他的音乐仍然在世界上舞动。

来源:综合文汇报、音乐之家等报道

本期编辑:石玲雯

实习编辑:赵丹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举报 收藏 评论 0
相关行情
推荐行情
点击排行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