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名人,都会受到多方关注,而如同鲁迅一般的大文豪,纵然距离现在年代有些许的久远,亦不影响公众对于他的关注和探讨。在这份探讨之下,他的后辈如何,定然是比之寻常人更容易得到关注的。作为鲁迅唯一子嗣的周海婴过的如何呢?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27日,作为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他的童年并没有得到过多的优待,成年之后亦未能继承父母的天赋,他对于文学之事,多少带着点儿“一窍不通”的意味。此处的一窍不通,是相对于鲁迅自小展现出来的文学天赋而言,大文豪的儿子对于文学并不精通一事,是令许多人感到诧异的。
可能就是这份落差,令当时兴起了鲁迅之子究竟是天才还是弱智的讨论之声。这样的声音,让年幼的周海婴感到了自尊的受伤。因为有一个伟人的父亲,周海婴的童年过得十分压抑。他是许广平高龄诞下的孩子,出生便遭遇了难产一劫,或许是被钳子夹着出生的缘故,他对于文学之事并不擅长,反倒十分喜爱无线电技术。
世人皆爱臆想,他们对于鲁迅之子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们以为,鲁迅的儿子应当擅文,能够挥洒墨水写下一手的好字,应当学业出众,自小便该是个人中龙凤。可就是这样的想当然,让周海婴幼年过得十分痛苦,因为他完全达不到世人的要求,甚至可以说颠覆了世人的想象。周海婴写不出一手漂亮的字体,并且体弱多病,在学业上有些力不从心。这样的情况,让社会上对于周海婴到底是天才还是弱智的讨论更加肆意了。
七岁丧父周海婴只是因为父亲的光环,就要遭受如此多的压力,这样的处境令人唏嘘。可是正如其父鲁迅所言: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周海婴并没有被这一切打到,他活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
当时一度为了逃避已故父亲光环带来的压力,他选择化名读书。可是这并不能规避掉所有的危险。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之后,他和其母受到了国民政府特务的监视,为了安全他们辗转来到了香港,度过了很长一段颠沛流离的时光。并且,周海婴一度因为父亲的身份只能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无线电事业。
当周海婴于1951年考入北大物理系后,他也没有得到喘息,一时的好奇围观了桥牌和跳舞之类的娱乐活动,就会被传,最终导致校方谈话,要求作为鲁迅的后代必须注意影响。这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在告诉周海婴,因为他的父亲是鲁迅,所以只能活在这份光辉之下,不能有任何逾越之举。
这样的压力令周海婴感觉到窒息,他很清楚自己永远无法达到他人的期许,或许永远要面对“天才还是弱智”的质疑,不断不断的压迫之下,他一度十分避讳提及自己的父亲。但是,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脾性被完美的遗传给了周海婴。他在日复一日的质疑中,终于做出了一个巨大的决定,要勇敢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临近毕业之季,周海婴已经是一个26岁的大小伙子了,他挺直了背脊,和母亲许广平促膝而谈,讲了许多内心的话语,并且和母亲说了自己想要从事热爱的无线电事业的决心,许广平表示了支持,并且转达了鲁迅的遗愿——《死》的文稿。在文稿中,鲁迅表示“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可怜天下父母心,鲁迅和寻常父母没有任何不同,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能够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便足以,不奢求什么功成名就。
也便是其父这份书稿,令周海婴彻底放下了多年的郁结,开始专心致志的从事着无线电事业。周海婴从1960年起就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多年后,他已经成为了无线电方面的权威。并且他热爱着摄影事业,因为他拍摄的照片填补了很大一片的空白,所以越发得到了摄影界的认可。
故事并没有结束,1981年开始,周海婴再次“闻名”,这次的原因是鲁迅文稿版权的诉讼案。他用“鲁迅版权交付给国家并非个人真实意愿”的理由,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官司。十几年过去了,官司也最终尘埃落定,周海婴赢了却也输了。他得到了稿费报酬,却输掉了名声,很多媒体公开讽刺他的行为。但是,作为鲁迅的儿子,他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他做到了鲁迅的要求,面对问题不逃避,选择了勇敢的面对和解决,他不需要外人的理解,只希望自己问心无愧。
纵然再多的公众认为他不配为鲁迅之子,他也无所畏惧。早已经度过了那段最受质疑和非议的时光,此时的周海婴无所畏惧,只求心安。他不再是当年那个彷徨无助的少年,反倒越发具有鲁迅的风骨。但是,多年之伤一直存在,对于外界“天才还是弱智”的质疑,周海婴一直无法忘怀,待70多岁时,他在回忆录中贴出了少年时期的成绩单来证明自己并非弱智,只是恰好有个极富盛名的父亲,并且恰好他的父亲有个不太擅长文学的儿子。
这样的自证清白,多少带着点儿意难平和心酸,多年的质疑让周海婴越发的坚强,可年幼时遭受到的一切都让他心中压抑。
周海婴的敢做敢为并不只局限于打官司一事上,还有他出版的《鲁迅与我70年》一书中,也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如若早年的周海婴对待鲁迅的态度是避讳和抵触,那么他终于在岁月的长河中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对待父亲的光环,彻底的和过去的自己以及父亲达成了和解,他为鲁迅作品的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1年4月7日,周海婴病逝,享年82岁。他的一生都生活在“鲁迅之子”的光环下,从一开始的逃避质疑到最后的勇敢面对,这便是周海婴的自我斗争。在这场斗争中,随时都环绕着“鲁迅之子是天才还是弱智”的讨论质疑,可是他从未放弃过抗争,甚至到了70多岁都不忘拿出年少时的成绩单来自证。
周海婴身上可以看到鲁迅的光芒,这种光芒和才华无关,是更加高尚的人品。他足够坚强和勇敢,扛下了所有的质疑,并且继承了鲁迅的道德品质。周海婴确实没有继承鲁迅文学上的天赋,可是比起天赋,人品上的光辉更加的耀眼,周海婴不愧为“鲁迅之子”。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