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闻号

季同生

综合性公司|护肤膏霜|洗面奶|合成材料中间体|乳制品|面膜

首页 > 新闻中心 > 问鼎中原的主人公是谁(毛遂的一言九鼎 楚庄王的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的主人公是谁(毛遂的一言九鼎 楚庄王的问鼎中原)
发布时间:2024-11-15 15:48:11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一言九鼎”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君打算带领二十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但到了楚国,经过相互交谈,他们对毛遂的了解加深,逐渐觉得毛遂很了不起,开始对他钦佩有加。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可是,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


毛遂对楚王说:“我们如今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于是,赵、楚两国歃血为盟。楚、赵结盟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平原君感叹地说: “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数百,我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毛先生在府中三年,我竟没有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强兵。他到楚一国,只用了一席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清 冯桂芬 《致曾侯相书》:“执事一言九鼎,或有以息其议,甚善。”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毛官营村,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意思是指一句话重于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

“问鼎中原”成语故事:

前606年,楚国讨伐陆浑戎,到了周都洛邑,在洛邑郊外阅兵显摆一下。

周定王派王孙满犒劳楚庄王。楚庄王问:“听说大禹铸九鼎,不知道鼎有多重呀?”

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这是一句打太极的屁话,如果以德服人,天天挨揍,周朝也灭不了商朝。当然,形势比人强,周朝不比当年,也只能打太极搪塞一下。

楚庄王说:“你们不要以为有九鼎,楚国只需融化刀剑上的刃尖,便可以铸成九鼎。”楚庄王这话是话中有话。

王孙满说:“哎呀,兄台,您难道忘了吗?当年夏朝昌盛,远方国家都来进贡,因此铸成九鼎。后来夏桀乱德,鼎归于商,殷纣残暴,鼎入于周。”接着王孙满又说了句比较神的话:“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老兄,上天都定好了,你打算违背天意?

楚庄王听了,感觉有道理,上天不可违,便撤军回国。

楚庄王通过问鼎中原,完成了一次挺进中原的试探。